商品描述
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因著各自對歷史的看法、兩族的信徒對聖經的不同詮釋、及千百年所發生的歷史事件對兩族人帶來的影響等等,令彼此一直處於對立的狀態,兩個民族的感情可說是「剪不斷、理還亂」。兩個民族、當中的信徒群體有可能復和嗎?兩位作者── 一位是巴勒斯坦信徒、另一位是彌賽亞猶太信徒──嘗試在基督的大愛下,為上述的問題尋找出路。和平縱然未能一蹴而就,仍盼能可見曙光。
作者簡介
薩利姆·穆納耶 Salim J. Munayer
穆薩拉哈復和事工創辦人及高級顧問
代表世界福音派聯盟(WEA)擔任 PRN NENA 地區的統籌
曾任伯利恆聖經學院學術院長,並一 直任教至今
在珮柏代因大學及耶路撒冷希伯來大 學擔任兼任教授
麗莎·洛登 Lisa Loden
出生及成長於美國,1974年移居以色列
目前為伯利恆聖經學院和平與正義學院 的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
與丈夫在內坦亞(Netanya)共同創立 Beit Asaph 猶太人默示信仰會,並服侍 35年之久
中文版推薦文—節錄(全文放於頁底)
誠如兩位作者所言:「和解的鬥爭是痛苦的,也往 往極其困難,這項獨特的工作旨在指明前進的道 路。」
鄭佑生|「證主」董事會主席、聖地考察顧問
《(不)可能的復和》就帶領我們進入悔改 之旅。首先,罪敵擋真理,悔改必須基於 真相。這書介紹了巴勒斯坦的歷史,把複 雜的事件儘量描述得真確和詳盡,並提醒 讀者傳媒可以帶著偏頗的角度去報道消息。 先描述真相,才能為讀者繼續思考和討論 打好基礎。
黃國維|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
(兩位作者)因著基督的緣故,勇敢、大膽又小心 翼翼地嘗試在對立的情況,冒著被同胞視為叛徒的 危險推廣和好之道,放下己見去看、去理解「敵」 之所見所想,實在極為難得。
老旭暉弟兄|華人基督徒聖地和平網絡
目錄
中文版推薦文 5
原書推薦文 10
楊序 14
呂序 16
譯者序 20
作者中文版序 23
前言 25
導論 29
1 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簡史 37
2 歷史與敘事 77
3 以色列——巴勒斯坦歷史學 99
4 巴勒斯坦基督教簡介 127
5 以色列彌賽亞猶太教徒身分簡介 159
6 巴勒斯坦基督徒如何閱讀聖經 203
7 用以色列彌賽亞猶太教徒身分去讀聖經 243
8 神學分歧 277
9 邁向復和神學 341
附錄:復和的階段 389
中文版推薦文—全文
這本獨特的著作是由兩位分別是以色列彌賽亞猶太教徒 (Israeli Messianic Jewish) 和巴勒斯坦基督教神學家的作者合著,這個組合亦突顯出原本書名 Through My Enemy's Eyes: Envisioning Reconciliation in Israel-Palestine 的獨特 之處:就是「透過我敵人的眼睛」。
以色列彌賽亞猶太教徒和巴勒斯坦基督徒都相信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都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是救世主彌賽亞。不過,以巴分歧卻是經歷無數世代,到這個時代仍是最棘手的衝突。本書試圖通過「復和神學」的層面去解決分裂的神學及政治影響的問題。
本書首先從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角度簡要而詳細地描述了以巴衝突的歷史,隨後討論了歷史與敘事的關係,以及兩 國人民的共同敘事如何使衝突永久化。最後他們概述了一些阻礙和解的神學意義,並透過提出復和神學為兩國人民帶來希望。
誠如兩位作者所言:「和解的鬥爭是痛苦的,也往往極其 困難,這項獨特的工作旨在指明前進的道路。」他們撰寫本書的希望之一是提供一些見解,幫助以巴基督徒作為基督身體中和解與和好的肢體生活,並在他們各自的社區中見證基督的恩典,他們也為生活在該地區以外的讀者祈禱,希望他們能接受 並支持自己在書中提出的神學應許和挑戰,及所闡述的和解願 景。
鄭佑生牧師|「證主」董事會主席、聖地考察顧問
當我們在網絡搜尋器輸入「以巴」這兩個字,自動建議的 第一個選項必定是「衝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這兩個族群, 關係彷彿只得「衝突」——問題不是有沒有衝突,而是衝突是大是小、有多嚴重。
以巴所在的土地亦是宗教氣氛極之濃厚的地區,那地與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有極密切的關係。歷史中發生在巴勒斯坦的衝突,的確滲入了不少宗教色彩,或是藉宗教之名而起,或是得到宗教的推波助瀾。以巴連綿不住的戰爭,彷彿在控訴宗教把人類帶入無窮盡的仇恨和衝突之中。弔詭的是,三個宗教都自稱是宣揚和平的宗教。在衝突不絕的實況下,我們必須承認信仰群體離開信仰的真諦甚遠,需要以悔改去面對。
《(不)可能的復和》就帶領我們進入悔改之旅。首先,罪敵擋真理,悔改必須基於真相。這書介紹了巴勒斯坦的歷史,把複雜的事件儘量描述得真確和詳盡,並提醒讀者傳媒可以帶著偏頗的角度去報道消息。先描述真相,才能為讀者繼續思考和討論打好基礎。
罪令人自我中心,叫人不能從別人的角度看事物,在複雜的事情上不願深究,簡單地「宣示立場」,向自己喜愛的一方 「靠邊站」。這書幫助我們從「自我中心」悔改過來,當中鋪陳了不同甚至敵對的論述,鼓勵我們帶著謙卑的態度去聆聽不習慣聽的聲音。
罪叫人自義,把自己放在道德高地,去論斷別人。甚少華人曾親身參與在以巴衝突之中,就容易以旁觀者身分批評這方、指責那方。這書帶領我們從自義中悔改過來,讓我們站在當事人的位置,了解他們為何堅持這些觀念,支持那些決定,幫助我們建立同理心,為和解鋪路。
我們相信復和是福音的核心。上帝的好消息是祂已經在愛中向那墮落、悖逆的人類伸出援手。
上帝親自進入祂的創造中,把它從罪的後果中贖回、拯救出來。復和是整體的,明確建立在與上帝,與自己、其他人及受造物的關係場景中。
在聖經意義上來說,真正的復和是在基督裡一個門徒訓練的過程,藉著聖靈的能力,主要表現在教會的關係中。(頁344-345)
和解是上帝工作,惟有基督能締造和平,透過聖靈把和好落實在世界中。人不能為衝突的世界創造和平,卻能深切地悔 改,容讓聖靈在悔改的生命之間建立和好。就讓我們帶著悔改的心閱讀這書......不單閱讀這書,更把這書帶出的和解信息實踐在我們的社會和教會中。
黃國維|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
華人福音派新教徒多年來在耳濡目染下,普遍對「聖地」有著非常浪漫卻簡陋的看法及認知,並且對當地的主內弟兄姊 妹——那是自耶穌時期一直承傳至今,由巴勒斯坦基督徒組成 的教會;以及於近代興起,由猶太信徒所組成的彌賽亞猶太教——認識甚少。
與此同時,因著歷史、身分、文化、衝突,這兩批姊妹弟兄之間亦充滿對立和誤解。而且,他們中間也存在廣闊光譜,並非鐵板一塊。
在這種環境下,薩利姆·穆納耶 (Salim Munayer) 和 麗莎·洛登 (Lisa Loden) 因著基督的緣故,勇敢、大膽又小心翼翼地嘗試在對立的情況,冒著被自己同胞視為叛徒的危險推廣和好之道,放下己見去看、去理解「敵」之所見所想,實在極為難得。
如此榜樣,不但令人敬佩,他們親身經歷過的掙扎和反思,也甚為值得我們在生命和所處環境中作為借鏡。願他們所栽種的芥菜種,在上主的恩膏眷顧下早日長成大樹,也願我們在認識更多後,曉得如何為當地和平獻上一點綿力。
老旭暉弟兄|華人基督徒聖地和平網絡
華人基督徒對聖地充滿熱情,但對巴勒斯坦及以色列錯綜複雜的關係和歷史並不熟悉,因而十分容易受以偏概全的資訊所影響。本書簡明地介紹近代巴勒斯坦衝突的歷史,並將彌賽亞猶太教徒和巴勒斯坦基督徒的神學觀點及關注加以闡釋,讓 我們能在衝突之中,一同與以巴基督徒追求和解的來臨。
郭偉聯博士|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