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反思 • 協作:神學教育新想像(中國神學研究院四十五周年文集)

歷史長流中,新的事物終會變舊。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神學院的課程也必須不斷革新,才可以培育出當下以至未來所需的神國僕人。本書是中神四十五周年的文集,從不同老師及課程參與者的角度介紹以培育「反思協作者」(Reflective Collaborators)為目標的課程。
本文集不單是為了對神學教育有興趣的人而寫,也是我們向廣大信徒群體發出的一個邀請,希望「反思協作」可以成為我們攜手建立教會,踐行整全使命的方向。


{{shoplineProductReview.avg_score}}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shoplineProductReview.total}}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amazonProductReview.avg_rating}}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amazonProductReview.total_comment_count}}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數量 組合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一次最大商品購買數量限制為 99999
該數量不適用,請填入有效的數量。
售完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若想購買,請聯絡我們。
加入追蹤清單

商品描述

編者序
黃國維
每學年將近結束時,學院都有名為「師生聯席會 議」的聚會,讓老師們聆聽同學對學院所有事情— 包括課程、校園生活、學習經歷等等—的意見。我 在 2015 年加入中國神學研究院(下稱中神)教授團, 起初一兩年最深刻聽到同學們說不介意背誦原文、鑽研 神學、和教會實習的艱辛,卻投訴課程只教了他們一堆 支離破碎的知識,到面對實際處境時卻用不出來。也 有同學說經過幾年學習,雖然掌握了釋經方法和神學 理論,卻不懂得解讀日益複雜的社會。中神在 2018 年 推出的新課程—以培育「反思協作者」(Reflective Collaborators)為目標的課程—就在這些呼聲中醞釀 和誕生。

新課程的構思和設計在本書其他部分有詳細交代, 在此不贅。我這個初來乍到的老師參與在其中,在無盡 的會議、激烈的爭辯、難解的死結和迫人的「死線」之下與眾老師摸索同行,見到的是神恩典的帶領。整個過 程其實沒有一個主要首倡者,「課程改革委員會」只是 在一群每位都獨當一面的教授中穿針引線,而這班人竟 然能夠走往同一方向,更願意把整個舊思維模式推倒重 來,足證明聖靈才是我們的領導。誠然,我們這些軟弱 的人也無可誇,新課程實行以來,仍有很多漏洞,更不 是事事順利,人人滿意。然而靠著神的恩典,新課程已 誕生首批基督教研究文憑和基督教研究碩士的畢業生, 而第一屆的道學碩士同學亦將要畢業。我們必須感謝這 些勇於當「白老鼠」的同學們,忍耐我們的不足,並提 出寶貴意見讓課程得以改進。當然,每一位參與其中的 老師和同工所付出的努力也值得嘉許。

新課程為要回應時代而設計,當中有不少構思可以 讓教會參考。而在新課程推行後,我恐怕一些重要的想 法若不記下來便會隨著時間忘記,就泛起了邀請眾人合 著本書的念頭,一方面把新課程的概念記下,另方面與 教會和信徒分享我們的想法。感謝教育策劃主任黎高穎 怡女士(Rebecca)與我一起合編本書—在課程改革 的構思和推行過程中,她一直發揮著聯絡眾人、帶領討 論、總結整理、前瞻策劃的角色。今年正值學院四十五 周年院慶,感激學院願意採納本書作為院慶文集。也 感謝許子韻女士、濛一設計坊、福音證主協會和中神 拓展部在本書的策劃、編輯、設計和印製上的付出和 努力。

本書首部分「時代挑戰」先討論課程改革的緣起和 背景,張略老師以參與課程改革資歷最深的老師之身分 述說新課程的特色,葉美㲑老師則討論她在宣教工場的 經驗怎樣幫助團隊從願景開始構思新課程,接著李耀坤 老師和黎高穎怡女士指出學院的〈使命宣言〉如何引導 新課程的方向。

在第二部分「教會協作」,陳關韻韶、李適清、區 祥江和歐醒華這四位老師分別探討現今教會需要怎樣的 信徒、職場牧者、輔導員和堂會牧者,並神學院可以怎 樣訓練這些事奉者。這些不同角色、不同崗位的信徒, 在教會裡既分擔且協作,共同為神國努力。

第三部分「課程反思」就進入神學院的獨特角色, 教務長李適清老師先介紹新課程如何培育「反思協作 者」,然後薛霞霞老師、雷競業老師和洪亮老師接著探 討學術研究、神學教育的本質和審辨性思維對神學教 育的意義,本人接著討論跨學科整合為何重要,而幾 位校牧亦勾畫出同學在學院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靈命培育 旅程。

在第四部分「神學教育」,不同科系的老師分享一 些在新課程概念下的教學經驗:張智聰老師從同學的角 度帶出學習聖經原文的苦與樂,辛惠蘭老師指出近代發 展的社會科學和文化人類學如何幫助我們把聖經讀得通 透,宋軍老師則把他帶領同學到日本遊學的經歷娓娓道 來,接著潘怡蓉老師介紹她對實踐神學的獨到觀點,朱 光華老師透露他教導的實踐科如何培育未來牧者,盧德 賢老師則分享「小組帶領技巧與小組牧養」一科中同學 們的反思和學習。接著在「群體同行」中的兩篇文章, 第一篇我們記錄了幾位老師的心聲,了解他們對這個角 色的體會,另一篇訪問了幾位同學,一瞥他們走過的神 學教育路。最後,李思敬院長分享他在課程改革前後的 心路歷程。

在歷史長流中,新的事物終會變舊。過去的經驗告 訴我們,神學院的課程必須不斷革新,所以我不期望這 新課程可以歷久常新,只祈願受訓的同學能夠回應今天 這時代。願那更新萬物的神,不斷更新我們,使我們作 祂忠心的僕人。


目錄
推薦文 8
編者序 黃國維 16

時代挑戰
中神課程改革的個人歷程 張 略 22
從終點開始 葉美㲑 28
幻變世代中的不變使命 李耀坤、黎高穎怡 36

教會協作
不再平面的平信徒 陳關韻韶 46
領受差遣 走進職場 李適清 52
挽救婚姻的牧養與輔導 區祥江 58
處境學習 實踐使命 歐醒華 65

課程反思
反思協作者的培育 李適清 74
神學教育與學術研究 薛霞霞 79
神學教育—為何?如何? 雷競業 85
神學需要何種審辨性思維? 洪 亮 92
在世界實踐真理 黃國維 98
讀神 讀人 讀自己 校牧團隊(歐醒華、陳慶玲、朱光華、梁錦華、王淑華、伊 蘭) 104

神學教育
學原文,多麼多麼的高興 張智聰 116
聖經不是從天掉下來的 辛惠蘭 122
我行故我思: 一門遊學式夏令密集課的體驗 宋 軍 128
實踐神學與踐行者成長 潘怡蓉 134
研究聖經 學習聖工 朱光華 142
重尋教會小組的生命歷程 盧德賢 148

群體同行
跨越教學 反思協作 黃嘉樑、楊思言、李穎婷、余振陵、蘇慕瑜、林添德 156
我走過的神學教育路—專訪道學碩士畢業班同學 鄧美美訪問及整理 168 

結語
反思課程革新 致力團隊協作 李思敬 182

後記 黎高穎怡 189


推薦文
周永健牧師
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

神學課程承載訓練的方式與內涵,需與時並進,回 應時代。中國神學研究院(下稱中神)於 2018 年推出 新課程,以培育「反思協作者」為目標。本書是中神 四十五周年的文集,老師們撰文介紹新課程的構思和設 計,分享革新沿用多年的經典模式的歷程,其中提出的 關注與思維,亦可適用於教會事工上,並對神學教育工 作者、牧者及信徒,甚具反思和參考的價值。

余達心牧師
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
神學教育改革之難,難在要一群慣於個獨研思並主 見極強的學者達成共識,一改獨行思考、由上而下的教 學模式,投進協作、整合、以目標為本的向度設計課 程,能如此可謂幾近奇蹟,因它近乎範式轉移。這本書 所展示的正正是範式轉移的摸索、掙扎和實踐。參與者 勇敢、富創意的一小步,或可以在華人神學界引發深 思,進而踏出更大的一步。

古丹青博士
音樂創作人
感謝主!讓我有機會提早拜讀中神老師們的「心血 結晶」─四十五周年的文集。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代 裡,建立主的工人從來都是艱巨的任務,我很佩服老 師和同工們,他們努力改革中神的課程以回應時代的需 要,培育和造就新一代的神國僕人和「反思協作者」, 承擔整全的使命!文集除了收集老師們在教學過程的心 聲和歷程外,亦記錄一些同學的想法和回應,加上我身 邊有好友是中神應屆畢業生,看到她在新課程中學習的 成果,並且很快就在她有負擔的事工上開展和實踐,吸 引著我也想回來再進修呢!深願主繼續帶領中神各老 師、同工和同學,在黑暗世代中成為明亮的燈台!

周曉暉牧師
宣道會北角堂主任牧師
反思不難,但要謙卑地與人協作,卻是一生的功 課。此文集是中神師長們又一次精彩的協作,道出改革 路上如何磨合、怎樣砥礪,再訂藍圖,務求為神國,續 以真道鑄己鑄人。 中神是次的革新進程,是推行事工更新的上佳範 例。除同學、校友應人手一本外,謹推介給眾牧者及教 會領袖。而我已十分期待將來與新課程畢業生一起反思 協作,牧養新世代的羊群。

胡家豪牧師
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友愛堂主任牧師
文集出現最多的詞彙就是「反思」和「協作」,就 如文中所言:「行動的確比言語更有說服力!」(見陳 關韻韶〈不再平面的平信徒〉一文)上主見證,學院師 生上下從年輕到資深的中神魂,都竭盡所能,將最好的 獻與上主。最「洋蔥」(感動)的是中神堅守神學傳統 重要價值之餘,亦勇於革新,回應時代的挑戰,整合課 程與實際場景的協作;又與同學並肩而行,致力培訓最 好的時代牧人!

梁國全傳道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此書導引讀者進入「反思協作」的做神學之旅,從 不同學科的探詢,到整合過程緊扣中神「持守不變使 命,訓練時代工人」的精神,都為是次課程改革帶來創 新。其中有四科具創意的整合學科:「宣講與教導」、 「社會與文化」、「天國與教會」、「倫理與牧養」,由三 位來自聖經、神學及實踐的老師,巧妙地協作合教;不 同科系亦有革新,達致培養具僕人領袖風範的反思協作 者,進入世界,與人同行,牧養生命。

陳幼莉女士
資深輔導者及神學教育工作者
退休前為中國神學研究院輔導科副教授
在現今瞬息萬變、政權角力、知識爆炸卻缺乏信任 與智慧的世界局勢及人心狀況,整全基督信仰怎樣可以 適切落實在複雜的現實環境?面對時代的神學教育,應 該栽培甚麼特質的神國僕人?新一代多元的召命群體怎 樣分工合作,既有天國觀,又對應當下處境? 本書勾畫了中神對神學教育新想像的構思、實踐與 反思歷程─不單深入淺出,有情有理,更洋溢著謙卑 朝聖者的獻呈心志。本書不單啟迪有呼召接受神學教育 的信徒,也是給所有肯面對時代及尋求信仰前瞻的信徒 及教會參考,作「讀神、讀人、讀自己、讀世界」的信 心行動。

楊逸芝女士
長江實業集團執行委員會委員及公司秘書
職場團契「長江活水 LivingWater@Workplace」核心成員
本書收錄了中神老師及校牧們重新想像神學教育的心路歷程,以生命身教為新課程目標作出完美示範,整合聖經、神學與實踐。以處境問題為起點的「反思協作」範式,正好回應職場瞬息萬變的情況,若主動踏出安舒區,將句號化作問號,以老闆、同事、客戶、甚至競爭對手為反思協作對象,放下自我,互相聆聽,互為協作,並持續修正,過程中留有空間讓神作工,可能就是職場轉化新想像!願你在書中也能找到事奉崗位的「反思協作」鑰匙!

鄧雪貞女士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副總幹事
今日神學院的教學不能離地,也需要跟夥伴合作, 擴闊同學對世界的視野,和認識將來牧養的群體,並能 學以致用。 培育整全的神的僕人,需要整合不同學科(跨學 科),也要聆聽及跟不同世代對話(跨年代)。 讀這文集,能看見教學團隊(不分資歷和學科)如 何努力合作,還有校牧們的不遺餘力,在在體現「反思 協作」新課程的精神,更寶貴是也能看到第一屆研讀新 課程的同學的回饋。

黎廣澤宣教師
「油踐入心」事工召集人
感謝各位中神老師及同工,集眾人之力推出文集, 讓我們認識這次改革歷程的緣由及挑戰,也感受到這一 代的神學生,不單是進修裝備服侍主,更是參與一次協 作反思的過程,與處境作神學對話,又以智慧及行動去 回應當中的挑戰與呼召。香港教會正身處於危機四伏的 重要時刻,歷史會記下教會牧者與信徒如何在狼群中學 習靈巧又馴良地跟隨主,神學院肩負著關鍵的角色。

送貨及付款方式

送貨方式

  • 顧客自取
  • 證主專人派遞(本地)
  • 證主寄運(海外)
  • 順豐站取件
  • 順豐營業點
  • 順便智能櫃取件
  • OK便利店取件
  • 7-11便利店取件

付款方式

  • 信用卡
  • Payme
  • 轉數快

顧客評價

{{'product.product_review.no_review' | translate}}